弱点
◎译 名 弱点/盲点
◎片 名 The Blind Side
◎年 代 2009
◎国 家 美国
◎类 别 传记/剧情/体育
◎语 言 英语
◎IMDB评分 7.7/10 24,614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878804
◎片 长 129m
◎导 演 约翰·李·汉考克 John Lee Hancock
◎主 演 昆东·亚伦 Quinton Aaron ....Michael Oher
桑德拉·布洛克 Sandra Bullock ....Leigh Anne Touhy
凯西·贝茨 Kathy Bates ....Miss Sue
蒂姆·麦格罗 Tim McGraw ....Sean Tuohy
莉莉·柯林斯 Lily Collins ....Collins

简介
迈克尔·奥赫是一个无家可归的非洲移民。他的父母离异了,谁也不要这个烦人的累赘。流落街头的奥赫最终被孤儿院收留,开始了新的生活。
不久之后,陶西一家来到了孤儿院,他们想领养一个黑人儿童做为养子。作为中产阶级,陶西太太想领养一个有运动天赋的孩子,她想把他培养成杰出的橄榄球手。精挑细选之下泄,他们带走了看上去有些木讷的奥赫。
来到新的环境中,奥赫简直找不到北--全新的邻居、全新的学校、全新的橄榄球教练,甚至还有全新的英语口音。在学校里,同学并不是那么友好,忠厚的奥赫经常遭到欺负。不过在陶西太太的帮助下,奥赫逐渐找到了自我,他开始慢慢融入白人社会、开始慢慢接受自己新的身份。
在学校的橄榄球队里,他是训练最刻苦的一个,加之自己得天独厚的身体条件,奥赫渐渐成为了校队的主力左后卫。在2009年美国橄榄球职业联盟的选秀大会上,奥赫被巴尔的摩的一支队伍选中,成为了职业橄榄球员。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在他的身边,坐着让这一切成为现实的陶西一家。
一句话评论
温馨的励志片,可人的家庭故事。已经有一把证年龄的桑德拉·布洛克这次终于塑造好的一个母亲形象。——《综艺》
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人人都可以成功。新导演汉考克这次用一部体育题材的电影再次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是梦想的力量。——sethigherstandards.com
《弱点》里既有励志片的元素,又有体育片的元素,甚至还有些家庭剧的影子。——ESPN
幕后制作
- 巨型主演
现实生活里的奥赫是一个标准的大块头,6英尺4英寸(1.93米)的身高,344磅的体重,让他成为了大学橄榄球赛场上人见人怕的“霸主”。但是,要在苗条男横行的好莱坞找到这么一个大块头,实在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为了找主角,导演约翰·李·汉考克吃了不少苦头。
汉考克说:“整个电影里最难找的演员就是他了,因为我的印象里实在是找不出来一个20-25岁的有着这种身高和体重的演员。我甚至想过去找迈克·克拉克·邓肯(曾在《绿色奇迹》里扮演大块头的黑人死囚),但是他的年龄太大,不符合角色的要求,只能作罢。后来我们到处去找各个黑人学校,希望能找到这样的演员。结果令我们很失望。不是体型不符合要求,就是气质和运动才能不行。走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黑人演员,他一开始还神秘兮兮地,不愿意告诉我那个黑人的身高和体重。这时候,我心里就觉得有戏了。等到见了面,他站起来和我打招呼,我心里就确定,这个角色基本上是他的了。因为他的身高、体重和口音都非常符合我的要求。后来我们聊了聊,我才知道他也是一个橄榄球爱好者。这下我就确定了,他来演奥赫是再合适不过的。”
扮演奥赫的昆东·亚伦有着比奥赫更令人咋舌的身高和体重,身高足足有6英尺8英寸(2.03米),体重也比奥赫重了30来斤。而且今年只有25岁的他完全能胜任这一角色。难怪导演说找打这种体型的演员是“老天开眼”。
- 黄金配角
找到了大块头主角后,扮演陶西太太的演员也浮出水面,她就是常走喜剧路线的的桑德拉·布洛克。此次她一改以往“傻大姐”的戏路,扮演了一位和蔼、友善、极有责任心的白人养母。 布洛克说:“拍这个电影完全是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剧本,坦率地说,我到了这个年龄,不能老是去演没有结婚的女孩,我应该扮演母亲了。好在《弱点》给了我这么个机会。汉考克是一个非常容易相处的导演。因为我扮演母亲的机会并不多,所以我总是担心自己演不好这个角色。在片场,我总是要问他我有没有演砸,有没有失误之类的傻问题。他总是会说我做得很不错,就这么演,并且还建议我加快自己的节奏。”
老演员凯西·贝茨在影片里扮演了奥赫的家庭教师,这是一个严肃得有些刻板的角色,苛刻得不近人情。导演汉考克说:“能请来贝茨扮演苏老师的确是我走运,可能是布洛克和橄榄球的号召力的确一流吧。在片场,我和贝茨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电影节奏方面的处理。我有时候总是太着急,会慌慌忙忙地把场景拍掉。其实大可不必这么着急。贝茨是我很敬重的演员,和她合作,我感到很荣幸。”
- 从底层打拼的励志故事
要说好莱坞的励志片也不少,但是大多都是隔靴搔痒的电影。汉考克说:“很多励志片说的都是堕落的人是怎么找回自信和生活的,他们的堕落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己的咎由自取,并不值得别人的同情。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其实并不是什么值得宣扬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我甚至觉得这样的所谓励志片不过是种粉饰太平的糖衣炮弹,根本没有触及问题的真相。”
本片和汉考克所厌恶的那种励志片完全不同。它讲述的是一个从社会底层打拼上来的橄榄球运动员的故事。在影片里扮演奥赫的亚伦说:“奥赫从小就是孤儿,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被收养,他还是没有找到人生的目标,他试图离家出走,试图自杀。我想这样的人找到人生意义的话,那么他的动力绝对是无穷的。他一步一步走到人生巅峰的故事是有启迪意义的。”
桑德拉·布洛克说:“整个故事里最打动我的就是奥赫的成长经历,很难想象在那种情形里长大的小孩还能保持乐观和向上的心态,也很难想象他后来是那么成功,成了万众瞩目的体育明星。我想这个故事是有教育意义的,它能教导我们每一个人在任何时候都别放弃理想和追求。也许再走一步就能到达理想的彼岸。”
影 评
Blind Side 在FOOTBALL里代表一个选手视线外的地方。 准备传球的四分卫的左手边(左撇子是右手边)。 跑锋带球的右后方(从后追上的人会瞄准你的球敲)。 外接手接球时的正后方(角卫和安全卫会对你进行狠狠撞击。)
Blind Side这个电影改编自原著 BLIND SIDE: EVOLUTION OF THE GAME BY MICHAEL LEWIS。 这本书讲的就是MICHAEL OHER的心路历程。从电影全局来看,是比较尊重原著的。
Michael Oher 1986年5月26日在田纳西州的孟菲斯出生。 但是他的母亲DENISE OHER因为吸食可卡因导致联邦政府必须把小OHER从他母亲身边强制带离。(影片里OHER的回忆就是这个事情。)
OHER在九年内留级两次,转了十一次学。他换了不知道多少个寄养家庭,但很多都是以他逃跑而无疾而终(影片里DENISE跟Leigh Anne说OHER是个RUNNER就是这个意思)。他高中一年级时候在孟菲斯一所公立学校打了点篮球和橄榄球,之后被他队友的父亲 Tony Henderson介绍去了Briarcrest Christian School(就是电影中的wingate)这是一家私立的基督教学校。教育面从幼儿园一直到高中毕业,学校里99%都是白人(这也解释了为啥OHER会和小SJ一起上课,他被那么多白人用奇怪的眼光看)橄榄球的教练看到OHER后觉得这小子潜力非常,就说服了学校领导破例录取他。BTW,他的GPA 0.6是事实。(作个普及,美国基本分数系统: A-4.0 B-3.0 C-2.0 D-1.0 F-0)到学校后OHER遇见了小SJ和他的家长 Tuohy一家。这一家子冒着很多人的眼光收养了OHER,也让OHER的生活终于走上正轨。
先讲讲这个电影的橄榄球方面。 应该说拍得是相当不错的,演MICHAEL OHER的演员很好地诠释出一个有天赋但是未开化的球员怎么成为一个五星潜力高中生到最后成为NFL首轮新秀。
第一次训练,Oher尽管人高马大,但是因为经验不足他的反应不佳而被防守端锋直接杀破进攻线擒杀四分卫成功。之后小ST开始了对他的特训,尽管他年纪小,但是毕竟看了那么多年的橄榄球,对基础知识还是有一点理解的。所以作为OHER的启蒙教练,他的确是很不错的。(他和OHER用调味瓶演示的那一段很有趣,他跟OHER讲你要么阻挡你对位的防守者或者在你内侧的防守者。说老实话这么小就有这个意识相当不错,因为很多TACKLE都会因为端锋换位而傻住。)
辣妈Leigh Anne和他说的那段话也意味深长,球队就是个家庭。四分卫是一家之长(妈妈在很多家庭都是领导),跑锋就是承担球队之重的小兄弟。作为一个TACKLE,不但要保护好妈妈,更要为自己的小兄弟开路,这就是这个位置的基本所在。还记得影片开始时候说的么?The first check is mortgage, the second will be the insurance. 截锋对于四分卫来说就是一道保险。
终于要比赛了,刚开始三个PLAY小OHER被对方那个气势汹汹的DE打了个措手不及。从内侧强力突击,和防守截锋互换位置以及外线闪避冲击这三种DE吃饭的工具让OHER见识到了实战的威力。这样的场面不止是在高中橄榄球中会出现,NFL也经常会出现这个事情。这就是为啥菜鸟新人往往需要对手协助因为他们经验不足无法作出有效的预判。之后OHER因为教练而突然醒悟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尽管这个场面像光速一样很老套但是也证明了临阵不乱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之后就是大学来录取OHER的事情了。这些都是属实。 根据资料记载,Michael Oher被ESPN认定为五星潜力的高中毕业生,并且是当年进攻线排名第五的新人。田纳西大学,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LSU),阿肯色大学,阿拉巴马大学,乔治亚大学,克莱姆森大学,南卡罗来纳大学都向他提供了奖学金。结果出人意料的,MICHAEL OHER选择了去密西西比大学(Ole Miss)而不是自己州的田纳西大学或者是当年全国冠军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一个五星球员去了一个三星的学校,不符合常理。尽管OLE MISS也算一代名校,但是那个时候因为送走了Eli Manning,整个球队重建,当时的教练也被炒了,相当不稳定。这也是为什么后面NCAA会调查OHER的原因。(那个女助理问Oher,did you find any odd?)
这个时候终于要讲讲这个Tuohy家庭了,讲讲辣妈Leigh Anne和 Sean Tuohy了。 Sean Tuohy大学时代是OLE MISS篮球队的一员,作为控球后卫的他在1981年带领OLE MISS赢得东南赛区冠军头衔,这是OLE MISS篮球队迄今为止最高的荣誉。他毕业后被选入OLE MISS篮球名人堂并且被新泽西网队选中进入NBA。 但是他拒绝了网队和篮球,跑到海外发展自己的事业。因为父亲病危而回国后,他留在孟菲斯发展自己的事业。现在的他不但拥有孟菲斯地区80多家快餐店(记得4个贵妇聚餐的时候,有一个人跟Leigh说,我希望OHER别有家庭优惠,这样的话SEAN的店得倒闭好几家了),还是孟菲斯灰熊的专业解说人员。 这也能解释他们家的豪宅,好车了。Leigh Anne和SEAN是在OLE MISS认识的,那个时侯她是拉拉队长。现在她是个室内设计师。
可以看出Tuohy家是有这个资本来领养OHER的。但是NCAA当时认为,有没有可能是Tuohy家看中了OHER的橄榄球潜力,才收养他并且迫使他为他们最喜欢的大学打球。并且他们担心这样会演变成一种趋势,一些富裕的校友会领养一些运动能力好的孤儿变相地为他们的母校提供人才,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也违背了那些运动员本身的意愿。 Tuohy家接受专访的时候自然是说他们领先OHER只是出于人性的关爱而作出的,绝对不是为了什么橄榄球潜力。 原书中作者也说过,TUOHY家不会为了单纯的橄榄球潜力而冒着这样大的风险去把OHER收养进来。
我认为Tuohy家收养OHER是认为他是个可塑之才,收留他是想帮助OHER走上理想的道路。原因有三:
- 运动员看人不会错。SEAN自己曾经是个篮球运动员,他判断出OHER背后的潜力无穷。(别忘记他能进校就是因为他的橄榄球潜力)
- TUOHY家的资产绝对没差到要靠赌博一个橄榄球运动员的程度。Oher这次的合同是5年1350W美圆,我相信Tuohy家原来的资产也比这个数字要高出不少。
- Tuohy家肯定考虑过前因后果才会收留OHER的。 OHER的背景大家都知道,0.6的GPA和不咋地的智商,想靠读书进大学是天方夜谭。Tuohy家不可能会收养一个进不了大学只有一身蛮力的傻小子,这对他们家是巨大的负担。正是因为他身上的橄榄球潜力,以及他从小就被人忽视,让他们认为只要好好对待OHER,OHER自然愿意听他们的话。他们最后忙里忙外帮OHER联系家教和学校,也是真心希望OHER可以走上一条正路而不是一条歪路。
- 收养OHER这个故事成功之后,TUOHY家的名誉会上升很多。这个年头,钱难赚名利更难。像TUOHY这种名利双收的事情,让人眼红也不觉得奇怪。
之后的故事皆大欢喜,OHER努力达到了GPA要求进了理想的大学,四年的打拼也让他成功进入NFL这个梦想的殿堂,他也因此走上了一条理想的道路。 Oher今年选秀的行情其实不是很理想,连第一轮能不能进都是问题。但是他执意要他全家去纽约参加选秀,就是为了让帮助过他的一家一起分享这个光荣的时刻。
重新回到Blind Side这个话题上。橄榄球场有盲点,难道我们人类自身没有盲点吗?不但我们开车的时候看反光镜的时候有盲点,我们人性也有盲点。在遇到Tuohy一家之前,Oher的盲点就是他能打橄榄球而不是整天游荡不知道该做什么。
影片最后,Sandra Bullock说的那些话让人深思。 那些游荡在美国街头各个角落的黑人青少年,他们都拥有各种各样的天赋,他们却没有意识到那些。枪击案,抢劫案,于此联系上的不少都是一些拥有运动能力的黑人青年。可是人看不到自己的盲点,他们需要其他人帮助他们才能看到。MICHAEL OHER是一个幸运的人,但是社会上还有多少个MICHAEL OHER在等待着其他人来看到他们的BLIND SIDE呢?
而其余那些NFL运动员就不一定这样了。这些NFL球员在大学里有导师和教练叮嘱他们不准乱说话,在NFL里有经纪人和球队的管理人员盯住他们不要发傻。但是一旦没有其他人控制,他们会做出的事情实在让人难以预测。 O.J. SIMPSON杀妻绑架案, MICHAEL VICK斗狗案。其他的诸如CHARLES ROGERS这些有美好前程的球员因为沾染毒品而退出球坛的人太多,太多。 所以光靠别人发现自己的盲点没有用,更要自己时刻知道自己的盲点,控制住自己,才能将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